Pages

Sunday, September 28, 2014

資本主義是激發,還是抹殺能力?

有人認為,在資本主義的利潤驅使下,得以激發更多人的創意及能力,才讓社會迅速發展。相反地,若是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,大家都懶懶散散的,多做也沒多得,乾脆少做,社會進步只能龜步前進。

無可否認的,在工業革命展開及資本主義盛行的這兩三百年裡,社會可謂是以飛快的速度進步。如今各種各樣的新發明,是數百年前連發夢都沒想到的。許多人在盈利為導向的驅使下,在這段期間竭盡所能發揮想像力及付諸於行動,終究成功發明各種新產品,大大改善人類生活。

一些人就以此論述抨擊社會主義/共產主義,認為後者的社會創造力不大,幾乎沒有創造及發明的動力。在資本主義下,一些人有個明確方向,發明了某某東西可帶來多少利潤,邁向致富之道,並過著奢華的生活,這就是他的動力。但是,在社會主義下,就算發明了新產品,吃的住的依然與懶惰沒做事的人一樣,那為何還要這麼拼?

但事實是否如此呢?可別忘了,曾經作為世界最大的共產國-蘇聯,曾在冷戰結束前,是繼美國之後,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。(當然,蘇聯政府的集權,理應被批判)

無論如何,我們應該重新思考,究竟是資本主義激勵人更有動力做某些事,還是資本主義本身就抹殺了許多人的興趣,讓沒有利潤的事情不值得去做。

如今,在我國的家庭、學校或社會教育裡,許多人都以利益為導向。小學生就被灌輸長大後要做醫生律師(我忘了原因是這種工作比較偉大,比較賺錢,還是因為對社會貢獻比較大)。即使學生對藝術或哲學等比較有興趣,也會被抹殺掉,因為這種興趣“找不到吃”。最好還是接受現實,邁向高收入的行業。

在舉一些更細的例子。一家人分工合作打掃住家,是因為利潤,還是家庭清潔?若掃地洗馬桶的人沒有被支付薪水,那為何他還要打掃?當人們在踢足球、打籃球或羽球等運動,或者唱歌、跳舞、寫作時,其動機又是否想要賺錢?教朋友做功課,傾聽朋友失戀故事後安慰及給意見、與朋友分享電子遊戲的技巧及策略,是否也應徵收補習費或諮詢費?社工義務幫助社群,其背後的動機又是什麼?

究竟利潤是不是讓一個人做事的最大誘因?推向更極端的例子,我們從出生開始,牙牙學語、跌到了再爬起來,慢慢地學會了走路、跑步、騎腳車。小孩子對很多事情都有興趣,有些唱歌、跳舞、畫畫、玩遊戲、用Lego/黏土/堆沙等創造各式各樣成品。請問,當小孩子在做這些事情時,究竟他們背後的動機是什麼?難道長大後可賺大錢?小孩子開始學講話,就是想著以後靠這把嘴賺錢?

畫畫,可以是很開心的。但是,最後是誰抹殺掉他們的這種興趣?是不是父母老師說這種興趣不能當飯吃,未來沒有錢途,然後把孩子本來畫畫的時間,用來強逼孩子補習,學習那種比較有商業利益的事情。久而久之,這些興趣就不見了。

很明顯的,對於小孩子來說,他們做許多事情時不是為了賺錢,可能只是因為開心、享受過程。或者滿足感而已。很多人在做事時,賺錢也不是最大動機,只是因為本身有興趣的事務因沒商業價值而被埋沒罷了。因此,我們必須糾正這種被扭曲的狀況,讓人們重新出發,因為興趣而做事,發展出真正的自我,而非做個賺錢的機器人。








No comments 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