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Sunday, January 25, 2015

外勞的健康值幾兩?

2013年杪,我展開了紐西蘭工作旅行之旅,在這個已發展國家體驗外勞生涯。

移工的工作機會往往就是那些本地人不太願意做的工作,即那些低薪、日曬雨淋、骯髒、危險、辛苦的工作。

在一個最低薪金比大馬高出8.5*的已發展國家工作,就連洗碗碟的薪水都高過祖國的經理級人物,許多大專生或專業人士自然不介意成為最低層的勞工,但過程中可能付出了些些健康的代價,用健康換錢。

而我,也是受害者之一。

當我在蘋果包裝廠上班時,被委派了搬箱子的工作。我需要把包裝好的蘋果盒搬過去旁邊的大镘板(pallet)上疊起來,最高的一層可超過2公尺,也就是比我的頭還高。每盒蘋果的重量差不多介於10公斤至20公斤不等。20公斤的盒子差不多就像普通印刷機那般大小。要疊最高層時,我可以選擇用膝蓋把箱子“踢”上去疊起來,或者是去拿個小凳子站上去,然後在重心不太穩的情況下,小心翼翼地把20公斤的箱子抬上去。而且,飯後也需搬這些重物。

Saturday, January 17, 2015

你的薪水花去哪裡了?

薪水,總是不知不覺地就被花掉了。看著銀行戶口的數字,想來想去,就是想不通錢究竟跑去哪裡了?

若你面對這個問題,或許可試用倒扣的方式,先扣除固定的開銷,然後慢慢“找回”花掉的錢。

舉例,在這5年來,平均每月淨入2000令吉(扣了公積金後),60個月的薪水就有12萬令吉了。哇,數目也還真不小。

先找個最貴的東西來扣。買車的人,若每個月供700塊,就不見42000塊了。每個月的汽油錢平均200塊,再燒掉12000塊。每年的保險,路稅、黑油、輪胎等維修費,1年大概算個600塊吧,5年等於3000塊。這些東西總和後,5年來就花了57000令吉了,幾乎等於薪水的一半了。(買車的人,絕對不要懷疑為何自己存不到錢,你可能用著三分之一或一半的薪水養車,好不容易供完車後,你可能開始發現車子開始出現許多毛病,然後考慮是否要換車,結果就不斷惡性循環。)

錢,流去了哪裡?

政府時常宣稱我國GDP茁壯成長,國民的收入大增。從數字上來看,的確是增加了,但是,增加的錢去了哪裡呢?大部分平民百姓的荷包是否變厚了呢?

首先,來看看公司賺的錢,去了哪裡?

2013年時,大馬的薪資所得佔了國內生產總值的33.6%,而企業盈餘佔了64.2%。簡單來說,當員工辛苦工作,幫公司賺了3塊錢後,公司就會拿1塊錢分給員工作為薪水,另外的2塊就收進企業的口袋。

究竟員工是否應該分得更多利潤呢?首相署部長瓦希也坦言,先進國家的薪資佔GDP的比例接近50%,而我國需邁向40%的目標。

2011年時,新加坡、韓國、挪威、中國、日本、法國、美國、英國等國家,其薪資佔GDP的比例皆超過40%

雖然勞工分到了33.6%的蛋糕,但可別忘了,這當中也包括了許多打工皇帝,即那些年薪過百萬令吉的人。根據《大馬商業雜誌》,林國泰個人在2012年就領取了14090萬令吉的董事薪酬。同年共有314名董事獲得超過100萬令吉的薪酬。

Monday, January 5, 2015

窮,只因還不夠努力?

甲出生時,家人有間豪宅,父母為他存款,放了100萬塊作為定期存款(保守估計年利3%就好了),18歲才能拿出來。
乙出生時,家境貧寒,家裡只有一間破屋,衣食不溫飽,有時抓襟见肘,更別說存款了。

甲上中學了,他對讀書沒什麼興趣,去到學校只是嘻嘻哈哈,有時還逃課呢!
乙上中學了,他對讀書很有興趣,無奈家境貧窮,所以放學後需要工作賺錢,一天只睡6個小時,結果上課時無精打采,無法專心上課。

甲中學畢業了,等待著上大學期間,父親突然死了,結果家人領了50萬令吉人壽保險費。
乙中學畢業了,等待著上大學期間,父親突然死了,家裡頓然失去經濟支柱,乙明白到,他無法如願上大學了,必須提早出來社會工作賺錢養家,家裡還有母親和弟妹呢!

19歲上大學時,依然不愛讀書求學,在複利利滾利的情況下,銀行戶口已經有175萬了,現在每年有利息52600塊,每月4380塊,每月吃喝玩樂都還能剩錢。
19歲時無法上大學,由於只有中學文憑,只好在一間工廠裡做最底層的操作員,每天8小時,每月只有最低薪金900令吉,薪水拿回家充當基本開銷後,就所剩無幾了。

23歲畢業後,不懂要做什麼工,所以就拿了125萬現金出來買了4間店屋收租金,每月租金4000令吉進賬。另外的50萬令吉繼續放做定期存款收利息,每月1250令吉,每月總收入達5250令吉。
23歲了,已做了4年操作員,月薪漲到1100令吉了,他不想這樣子過一生,他知道必須努力上進,每天一起身就對著鏡子說:“你是最棒的”100次,每天工作都充滿動力。廠房有一天說要增加產量,問有誰願意每天加班至12小時,他知道需要有所表現才能上位,立刻舉手說要。結果,廠裡還有1000人跟著他一起加班。

Saturday, January 3, 2015

富人用錢買時間,窮人用時間換錢!

一寸光陰一寸金,我們自小就被灌輸時間的重要性。每個人,每天都只有同等的24小時時間,差別只是在於如何善用時間。

富人,有資本,所以能夠善用時間賺錢。窮人也想善用時間提高收入,但卻沒有資本,時間被基本需求綁著,即使想善用時間都未必能。

若富人趕時間,他可隨便截停德士,甚至是有司機載送,可輕易地去與大老闆談生意;若窮人趕時間上班,也想坐德士時,需考慮到坐了德士後,家人是否就沒錢吃飯?

富人有的是資本,買東西時無需計較價格太多,雖然可能多花數十數百令吉,但省下來的時間,或許能用來談妥更多大生意,賺回成千上萬令吉;
窮人沒什麼錢,買東西時選擇貨比三家,20令吉的東西,特價時只售15令吉,就省下5令吉了,因此不惜花點時間比較價格,有時也寧願多走半個小時去別處購買特價物品。反正,透過這折扣省起來的錢,比多做一小時的4塊半薪水來到多,倒不如把這時間花在比較價格來得實際?即使願意多花時間賺錢,但工作前景不大,多做10小時也只有那45塊薪水,還能怎樣?

Thursday, January 1, 2015

對於水災,我們能做得更多!

2014年的馬來西亞是個多災多難的年份,除了發生空難,還來了一場史上最嚴重的水災之一,至少7州淪陷,全國災黎更一度接近25萬人。

看到國民面臨這麼嚴重的災難,活在水深火熱之中,實在令人心酸。儘管即將面臨劫貧濟富的消費稅實施後百貨皆漲的局面,但眾多人民依然願意掏腰包貢獻一份綿力,希望能在災黎斷水斷糧之時受到實際幫助。

這種善舉絕對值得稱讚,也讓人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及熱情。

只是,想得更深入點,只是這樣的出錢出力足夠嗎?當水位退去,災黎重建家園後,這些熱情的國民就“功成身退”了嗎?然後就等待著下次的大水災再來獻愛心?至於那些開發森林的事,就不關他的事了!還是,其實人民能做得更多?

水災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性,包括極端氣候變化,有時一天的雨量相等於一個月的雨量;過度砍伐森林導致吸水量降低,原本應該在泥土裡的水,流進了人家的家裡;還有城市規劃,越來越多空間用來建路建屋,導致河流溝渠可容納的水量變小,加上人民亂丟垃圾,就輕易一雨成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