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Sunday, September 20, 2015

就是要他窮!

如果連住家的水電供應及馬路等基本設施都不願提供,這是什麼樣的扶貧政策?

在馬來西亞,不時聽到馬來人及土著很窮的言論,因此政府必須實行扶貧政策,給予馬來人及土著更多機會,特別是政府的承包工程。

無可否認的,自從新經濟政策從1970年開始落實後,大馬的絕對貧窮線已從1970年的49%,降至1990年的16.5%,並在2012年降低至1.7%(無論如何,許多人爭議此絕對貧窮線的數額定得太低;若採用國際通用的相對貧窮線標準,大馬的貧窮率理應是20%左右)。土著的貧窮率也從1970年的64.8%(半島而已)降低至2012年的2.2%。從官方數據上看來,這似乎是很大的除貧成就。

但事實上,在政府宣稱把馬來人及土著列為主要照顧對象的同時,他們是否成功脫貧了呢?當政府說要扶貧時,究竟應該提供什麼樣的援助?是不是提供那些幾十萬,幾百萬令吉的政府工程給窮人,讓他們從中賺一筆。

根據2009年家庭收入調查報告計算出來的數據顯示,大馬許多土著的貧窮率依然超過10%,其中沙巴州的Kadazan DusunBajau Murut的貧窮率更超過25%


資料來源: Malaysi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3

殘酷的現實是,其實許多窮人連住家裡的基本水電供應都沒有,更甭說受惠於那些承包工程了。2010年時,東馬兩州的水供覆蓋率只有59%,而大馬半島達90%。至於電供,沙巴及砂拉越的覆蓋率範圍分別是77%67%,而大馬半島高達99.5%

筆者曾在2012年前往砂拉越內陸地區,跟隨原住民們在森林裡步行16小時前往不同的村莊。他們的村莊並沒有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水電供應。有的村莊靠發電機發電,但必須每星期走下山購買汽油,然後扛著幾十公升的汽油走幾個小時的路程拿回村莊發電。有些村莊則靠非政府組織籌錢購買了水力發電機發電;有些村莊則受到了政府的青睞,在當地安裝太陽能發電機,不過部分因失修而無法操作了。村民們必須非常省電,一天可能只能開兩三個小時,就要關電睡覺了。至於水嘛,就直接接一條水管去拿山水就解決了。

村民們也靠耕種賺一點收入,並在收割後把農作物裝在籃子裡背下山去賣,但分量始終有限。儘管村民們向政府要求開一條路下山,好讓他們把農作物載下去山,但這種訴求遲遲未被答應。聽村民說,有個村莊要求開路多年不過,但當有個財團在當地設立渡假屋時,政府立刻開條道路給他們,再次展現出親商不親民的例子。

扶貧政策實行了40多年,提供水電馬路等基本設施給貧窮家庭真的那麼難嗎?是否比建雙峰塔,開山開路讓人做賭場旅遊勝地更難?其實,這是很簡單的政治考量罷了。首先,究竟是財團還是貧民有更大的影響力,能給予官員們更多的捐款?第二,若貧民繼續窮下去,是否對當權者有更多的好處?

當貧民繼續貧窮,那政府就有藉口繼續推動“扶助馬來人/土著”的扶貧政策,由於一些百萬富翁/億萬富豪是馬來人,那就應該把這些工程交給這些“馬來人”,幫助馬來人提升經濟能力,然後讓上萬個馬來窮人看到,這些馬來/土著富豪是族群之光。儘管口袋依然空空,但至少族群之光可填補心靈的空虛。

此外,貧民的經濟需求低,政治醒覺不高。有時區區幾百令吉就輕易收買到了,若他一月只賺200令吉,而你給他500令吉,就等於2個月半的薪水了,這筆錢多大啊,那就肯定非常感恩,互相幫忙了。貧民也必須時常會生活費忙碌,沒有空閒時間/錢接觸更多資訊,繼續活在被人愚弄的社會裡。

和豐國會議員再也古瑪最近撰文分析,為何參與Bersih4.0 的馬來人那麼少。他分析說,這並不只純粹是伊黨沒動員的問題。他分析說,其實馬來人對民聯的支持率在第13屆大選前就已開始下降,原因是民聯並無法提出一套照顧馬來人的經濟政策,特別是民聯那套績效制,要求競爭的自由經濟市場可能會邊緣化更多馬來人。儘管民聯的橙皮書有提出一些扶貧政策,如最低薪金,提升就業機會、繼續津貼水電等,但這依然無法給予馬來人足夠的信心。而國陣目前依然有一些現成可見的扶貧政策,如透過官聯公司給予土著公司承保工程等。

儘管被扶貧扶了40多年,連住家基本的水電供應可能都還沒有,儘管口袋裡空空,最近還要被消費稅壓得喘不過求,儘管貪污腐敗事件,26億令吉、幾十億令吉不翼而飛的事件不斷發生,但他們更加害怕巫統倒台後的不安全感,後果可能來得更嚴重,所以不敢冒險,寧願閉著雙眼繼續擁抱幫助自己的口號。而巫統也成功地抓著這個弱點,就不斷煽動這種情緒,然後做一點點扶貧的政策,但必須確保貧窮問題繼續維持下去,那他們才能繼續玩這一套策略。

因此,新民聯必須提出更具體的論述,以及憑著在執政州屬的表現,給予馬來人及土著更多信心,以真實例子說服所有窮人,新制度能夠有效扶貧,照顧到所有階層的窮人。


當執政集團欲依靠維持貧窮問題來穩定政權時,對手應該怎麼做呢?

No comments :

Post a Comment